1.金曾澄任国立中山大学代理校长
1942年5月,教育部令金曾澄接替张云代理中大校长。金曾澄此前曾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国立广东大学教育长、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广州大学校长等。1942年6月22日,新任代理校长金曾澄到校视事,改聘邓植仪为教务长,何春帆为总务长,陈劭南为训导长。1945年1月,粤北沦陷,金曾澄组织中大疏迁,以梅县为校本部。抗战胜利后中大复员广州石牌,金曾澄因病辞去代理校长职务。
图1:金曾澄
图2:关于金曾澄任代理校长的布告
2.研究院增设医科研究所
1942年,教育部准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增设医科研究所,下设病理学部,为中山大学研究院第四个研究所。梁伯强任医科研究所主任兼病理学部主任。
图1:梁伯强
图2:教育部关于国立中山大学增设医科研究所病理学部并发给补助费的训令(中山大学档案馆藏)
3.研究院聘陈寅恪为特约教授
1942年,中山大学研究院聘陈寅恪为特约教授。1943年7月,陈寅恪由桂林赴坪石讲学。
图1:陈寅恪
图2: 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关于聘陈寅恪等为特约教授等情的文(中山大学档案馆藏)
4.杨成志海丰考古
1942年2月,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主任杨成志带队前往海丰一带考古,采集到千余件石器、陶片,证实在粤东沿海有史前海边居民的分布,打破“广东无文化,土人皆蛮族”的旧观念。
图1:杨成志
图2: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海丰考古团返校(《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42年6月11日)
图3:海丰先史遗址分布图(顾铁符:《广东海丰先史遗址探检记》,《文学》(广州)1947年第2期)
5.争取“饱和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大部分依靠海外接济的学生侨汇断绝,许多依靠贷金生活的学生因物价暴涨,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解决饱和光成了广大同学的共同要求。1942年春,学校有人揭发总务长动用学生贷金做生意,引起同学愤慨,纷纷提出提高贷金、惩办贪污的要求。中共地下组织为此发动了争取“饱和光”的斗争。结果,50%的学生增加或获得生活贷金和灯油费。
图1:教育部关于核发国立中山大学学生灯油费及贷金一事的电(中山大学档案馆藏)
图2:国立中山大学关于增加学生贷金及灯油费一事的布告(中山大学档案馆藏)
6.增设边胞社会民族学组
1942年4月,教育部准法学院社会系增设边胞社会科,与文科研究所民俗学组合作研究西南边胞之社会及民俗生活。
图1:教育部令准国立中山大学增设边胞社会民族学组
图2: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边胞社会民族学组一九四二年计划(中山大学档案馆藏)